历史的另一面——说说《投名状》的刺马案和湘军背景

sanhe

       
        这两天看了看新拍的大片《投名状》,感觉拍得很不错。这片子的内容柔和了《刺马》和关于湘军的历史《湘军志》,把一对老冤家捏在一起,委实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这里《投名状》的蓝本,基本是按照《刺马》来的,但是历史上主人公庞青云(对应马新贻)打的仗远远不如湘军惨烈,所以为了增加战争场面,导演又糅合了很多湘军的故事。而湘军恰恰是马新贻的老对头,(电影里对应魁字营),电影的编剧看样子文化功底颇深,想出这样戏剧性的编排。

        有趣的是,从史实上看,刺杀马新贻这件事,乃至刺马戏剧的编排,八成出自湘军势力。而庞青云那种打仗不要命的架势,其实很有点当年湘军的影子;进了南京以后私分军饷,这件事其实是湘军所为——而马新贻恰恰就是太后委任调查这件事的两江总督。至于说电影里说的裁军,主要是也是裁撤湘军。

        先说说刺马的历史真实:这桩历史疑案当然没人有确切的考据。不过当代的推测基本上来说路线图是这样的:天京(南京)克复以后,湘军蜂拥入城,大开杀戒,把南京城劫掠一空。湘军一系列人马功高盖世——将太平军“次第荡平,歼除元恶”。于是朝廷在大发封赏之余也有点忌惮湘军,一方面遣散,另一方面在曾国藩两江总督卸任以后,委派了这个不属于湘军的马新贻来当两江总督,同时太后秘密委派马调查私分南京军饷的事情。这下子在湘军势力里面炸开了锅,因为会攻南京的总指挥是曾国藩九弟曾国荃,南京本来是湘军势力囊中之物,这下子派了一个外人来当总督。而且马新贻何德何能,居然也能当两江总督南洋通商大臣和曾国藩平起平坐。马新贻是回族,这当中恐怕又牵涉到朝廷对汉族知识分子手握军权的不放心。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冲突,就是南京克复以后太平天国搜刮的民脂民膏到哪儿去了。(其实,当然是湘军私分了)。看当时的架势,太后怕是要在这件事情上做文章,敲打敲打湘军的骄兵悍将。

        于是乎,就在马新贻快要查出来太平天国财宝去向的时候,马新贻居然在两江总督任所的门口被人行刺身亡。——实则湘军势力向朝廷示威,来一个一不做二不休。当时,著名的慈禧太后才是一个三十出头的年轻妇人,宫廷内斗也许在行,军国大事,刺杀疆臣这样的事情哪里遇到过,一下子慌了,连忙重新把曾国藩请出来,调停各方势力,也不再追究太平天国财宝的事情,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

        马新贻刚死,尸骨未寒,《刺马》的戏剧就在上海开演,诬蔑马新贻是投匪偷生,渔色负友之徒。这时间安排的如此紧密,中间的猫腻似不难看出。

        整件事情,从政治上说,标志着江南数省汉族军阀开始彻底坐大,到了朝廷难制的地步。从这件事情看,也不得不说慈禧太后和恭亲王的水平不如咸丰皇帝,后者早就看出剿灭太平天国的过程中汉族军队须严加防范,否则终成尾大不掉之势。

        说来很有趣,这场大戏里面的一系列人,曾国藩,李鸿章,马新贻都是进士出身,左宗棠是举人,曾国荃虽然不第,好歹也读过几句书。所谓统领重湖八百,书生典兵。

        《投名状》里面有一句台词,说庞青云打仗“顾头不顾腚”——一听到这个评论,不能不让人想起湘军悍将李续宾。庞青云800+1500个人去和太平军两万人对仗,这种不要命的架势,实在很有李续宾的影子。李曾经统领数千人包围一万七千人驻守的太平军重镇九江,围城一年之后,克复九江,杀名将林启容,城里一万七千人几无生还。不过最后李败亡也是因为其一味用狠,在三河镇,以五六千人对抗太平天国几路人马近十万大军,终不敌。——李续宾败亡,使湘军“顿失长城”。究其原因,就是凡了“孤军犯险”“顾头不顾腚”的毛病。

        (图为当年的战场,安徽省三河镇)

12 Responses to 历史的另一面——说说《投名状》的刺马案和湘军背景

  1. Don says:

    的确不错,已经有的下了?

  2. Skydive says:

    有,呵呵。第一部我看了不想骂得历史题材大片。

  3. Unknown says:

    【投名状】赵二虎五十步笑一百步赵二虎是一身匪气,什么都是抢,包括女人是抢回来,杀害押粮小兵, 抢掠民居,奸淫民女,私分军饷等,.如果庞不念兄弟情,一早正法了他, 二虎容易冲动办错事,那个私发军饷和分裂军队都是凌迟的死罪,他活下来都不知道是饶的他。打劫财政部人民银行金库还想人保他?

  4. Unknown says:

    立投名状时二虎毫不考虑最爽快地把无辜路人甲干了(反映他狠快的性格);老三像电玩般把路人乙干了(反映他无脑性格);老大稍为犹豫说着下次投胎找我报仇把路人丙干了(反映他不信教条)舒城之战老二把说降的将二话不说杀了, 俗话说:两军交战,不杀来使!!!  只要是只军队,就应该守谴规则..

  5. Unknown says:

    太平军派出探马小将前去劝降,算是来使谈判,什么赵二虎卑鄙之级,根本不顾军事谴规则,趁太平小将无备将其袭杀!!!这样的军队,这样的肆意践踏自古的军事谴则!!! 屠城三天,抢掠民居,奸淫民女,残害百姓, 后来竟成为伪人道主义代言人,看得有点起鸡皮疙瘩

  6. Unknown says:

    最初立头名状不是庞愿,也不存在谁骗谁,二虎拿着大箱银子回家时,庞又骗了谁? 不然二虎一早饿死或被打死在山区,以现代的道德观去诠释当时的人命如草芥年代的人,本身就是一种悲哀! 二虎利诱兄弟去打仗又算不算利用兄弟? 二虎担家包证你一世山区泥上拾雀屎吃的生活

  7. Unknown says:

     还有头名状只是入黑社会的一个冷血仪式,本身就没有道德观,兄弟三人纳“投名状”并非是我们看到的烧香祭天那么简单,而是杀人结拜:三人各杀一人,从此兄弟的命就是自己的命。说白了,就是他们为了互相取信,一起杀人犯罪,成为栓在一根绳子上的蚂蚱。这种极端结义的匪逻辑似乎让人很难理解,庞不信硬生生的教条头名状是对的

  8. Unknown says:

    在影片的宣传和导演阐述中,“兄弟情”一直都是作为影片的主旨来表现的,从影片选取姜午阳作为画外音的叙事者来看,创作者似乎把姜午阳所坚持的“纳了    投名状的兄弟结义不可违逆”作为正面价值观来弘扬,然而且不论“投名状”这种杀人结盟的方式本就违背人道,

  9. Unknown says:

    事实上全片最冷血的一幕是二虎毫不留情爽快地将一个苦求不要杀他的无辜陌生的百姓杀掉,苦求不要杀他的无辜陌生的百姓不是兵不是敌人不是诈降将,那不是战场而是二虎一个土匪的私人刑场!

  10. 可可 says:

    你的fans太强了,留言这么多。领教了还在这么一段故事。比起夜宴无极等是好多了。BTW:把你那个让我看到就想起the phantom of the opera的头像换了(因为那个面具很像嘿嘿)不错不错。

  11. Justitia says:

    楼下那个无名氏太强了!俺去看下这部影片,再来评,也对得住两位辛苦码的字嘿。。。先占个位置,恩恩!

  12. Justitia says:

    好厉害啊!要是历史都能这般赏析,该多有趣啊。。。
    可惜功力不够,看电影的时候只觉得杀得甚是惨烈,于是乎冒出对和平的憧憬。。。- -b

Leave a comment